电子竞技的激烈对抗中,数据往往能揭示胜负背后的关键因素。本文将通过核心指标,对比T1与IG两队在上单、中单及下路位置的表现,解析选手间的差异与比赛走向的关联。
上单对决:Zeus与YSKM的攻防数据对比
Zeus在LCK春季赛平均每局造成580点伤害,承受伤害为420点,参团率68%。YSKM在LPL的数据为场均520点伤害,承受480点伤害,参团率62%。Zeus的分均补刀领先2.5个,但YSKM的一血参与率更高。两人的单杀次数相近,显示对抗强度相当。Zeus更偏向分带与团战输出,YSKM则侧重前期小规模冲突。
中单较量:Faker与Dove的团队影响力分析
Faker以8.3的KDA领先Dove的4.1,参团率高出12%。他每分钟造成598点伤害,比对手多18%。Faker的游走成功率高达71%,带动了全队节奏。Dove的分均补刀略优,但支援效率较低,难以扭转战局。两人数据差距明显体现了经验与团队作用的区别。
下路组合:Gumayusi与Ahn的发育与输出效率
Gumayusi在LCK春季赛分均经济领先Ahn约100金币,补刀稳定性更胜一筹。他的分均输出达到680,参团率保持在70%左右,经常通过精准走位在团战中打出致命伤害。Ahn则更依赖装备成型,分均输出为620,但生存能力稍弱,场均死亡比Gumayusi多1.2次。两位AD选手的视野评分相近,但Gumayusi在推塔参与率上明显更高。辅助Keria的游走频率比Wink高出15%,这直接影响了下路组合的整体节奏。
发表评论